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9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通讯员 苏梦洋 何穰)4月1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铁西城新院区迎来重大建设节点——该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综合楼及感染楼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这标志着这一重点项目正式转入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6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为湘江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注入新活力。
据悉,该院位于湘江新区望城大道与银星路十字路口东南角,总体规划用地143亩,设计总床位1500张。此次封顶的一期工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自2024年2月21日破土动工以来,仅用14个月便实现主体建筑封顶,创下省内同类医疗基建项目新速度。项目创新采用“平疫结合”设计理念,配备300张智能化转换床位,日常可满足周边30万居民基础医疗需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实现24小时内整体转换为传染病救治中心,形成“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疫病防治体系。
“项目建设团队将严守安全生产标准,着力打造智慧化、人性化的现代医疗空间。”项目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医疗专项工程与智能化系统建设,同步引入5G远程诊疗、智慧药房等数字化设施,预计2025年底完成整体验收。建成后的基地将集成中医特色诊疗中心、疫病科研实验室、中药制剂研发平台等六大功能模块,实现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作为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湖南省中医院传承自1934年创建的湘省国医院,承载着“医圣故址”的文化基因。现形成“一院三区”战略布局:蔡锷北路老院区持续发挥中医药文化传承功能;省公安厅门诊部自2024年11月28日开诊以来日均接诊量突破800人次;高铁西城院区则将重点构建国家级中医药创新平台,其感染性疾病科、肺病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将整体迁入。
业界专家指出,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长株潭都市圈中西医结合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填补湘江新区三甲中医医院空白,对完善“15分钟医疗圈”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具有战略意义。